基礎加固,由于環境影響,而需對既有建筑地基基礎進行加固。如鄰近新建建筑施工、深基坑開挖、新建地下工程、遭受自然災害等。
概述
1)因勘探、設計、施工或使用不當等原因造成的地基基礎破壞
2)因改變建筑的使用要求,而需對建筑基礎進行加固。如增層、增加荷載、改擴建等
3)由于環境影響,而需對既有建筑地基基礎進行加固。如鄰近新建建筑施工、深基坑開挖、新建地下工程、遭受自然災害等
主要處理方法
1)基礎注漿補強
適用于基礎因受不均勻沉降、凍脹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基礎裂損時的加固。漿液主要采用水泥漿,水灰比可采用0.5~0.6, 或采用環氧樹脂等。
a、首先在裂縫處鉆孔,單邊基礎每邊不少于2孔;
b、條基可沿基礎縱向間距1.5~2.0m鉆孔,且不小于2排
c、注漿施工時,先在原基礎裂損處鉆孔,注漿管直徑可為25mm,鉆孔與水平面的傾角不應小于30°,鉆孔孔徑應比注漿管的直徑大2-3mm,孔距可為0.5-1.0m。
d、注漿壓力可取0.1-0.3MPa。如果漿液不下沉,則可逐漸加大壓力至0.6MPa,漿液在10-15min內再不下沉則可停止注漿。注漿的有效直徑為0.6-1.2m。
2)增大基礎底面積
加大基礎底面積法適用于當既有建筑的地基承載力或基礎底面積尺寸不滿足設計要求時的加固??刹捎没炷撂谆蜾摻罨炷撂准哟蠡A底面積。
a、當基礎承受偏心受壓時,可采用不對稱加寬;當承受中心受壓時,可采用對稱加寬。
b、在灌注混凝土前應將原基礎鑿毛和刷洗干凈后,鋪一層高強度等級水泥漿或涂混凝土界面劑,以增加新老混凝土基礎的粘結力。
c、對加寬部分,地基上應鋪設厚度和材料均與原基礎墊層相同的夯實墊層。
d、當采用混凝土套加固時,基礎每邊加寬的寬度其外形尺寸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J7中有關剛性基礎臺階寬高比允許值的規定。沿基礎高度隔一定距離應設置錨固鋼筋。
e、當采用鋼筋混凝土套加固時,加寬部分的主筋應與原基礎內主筋相焊接。
f、對條形基礎加寬時,應按長度1.5-2.0m劃分成單獨區段,分批、分段、間隔進行施工。
g、當不宜采用混凝土套或鋼筋混凝土套加大基礎底面積時,可將原獨立基礎改成條形基礎;將原條形基礎改成十字交叉條形基礎或筏形基礎;將原筏形基礎改成箱形基礎。
3)錨桿靜壓樁
是通過靜力壓樁機以壓樁機自重及樁架上的配重作反力將預制樁壓入土中的一種沉樁工藝。
通常適用于高壓縮性粘土層或砂性較輕的軟粘土層,當樁須貫穿有一定厚度的砂性土夾層時,須根據樁機的壓樁力與終壓力及土層的形狀、厚度、密度、上下土層的力學指標、樁型、樁的構造、強度、樁截面規格大小與布樁形式、地下水位高低以及終壓前的穩壓時間與穩壓次數等綜合考慮其適用性。
有時也適用于覆土層不厚的巖溶地區。在這些地區采用鉆孔樁很難鉆進;采用沖孔樁,容易卡錘;采用打入式樁,容易打碎。只有采用靜壓樁可緩慢壓入,并能顯示壓樁阻力,但在溶洞、溶溝發育充分的巖溶地區,靜壓樁宜慎用,以及在土層中有較多孤石、障礙物的地區,靜壓樁宜慎用。
優點
? 能迅速制止沉降和傾斜,施工過程中不會引起附加沉降。
? 壓樁施工可在狹小的空間進行壓樁作業,適用于大型機具無法進入的工程。
? 可在車間不停產或居民不搬遷的情況下,對沉裂建筑物的托換工程。
? 傳荷過程和受力性能明確,能得到每根樁的實際承載力,施工質量可靠。
a、其施工工藝為:
測量定位 → 壓樁機就位 → 吊裝喂樁 → 樁身對中調直 → 壓樁→接樁 → 再壓樁 →(送樁)→ 終止壓樁→ 切割樁頭。
b、測量定位:在樁身中心打入一根短鋼筋,若在較軟的場地施工,由于樁機的行走而擠壓預打入的短鋼筋,故當樁機基 本就位之后要重新測定樁位。
c、樁機就位:樁基行至樁位處,使樁機夾持鉗口中心(可掛中心線陀)與地面上的樣樁基本對準,調平壓樁機后,再次校核無誤,將長步履(長船)落地受力。
d、吊裝喂樁:靜壓預制樁樁節長度一般在12米以內,可直接用壓樁機上的工作調機自行吊裝喂樁,也可以配備專門調機進行吊裝喂樁。第一節樁(底樁)應用帶樁尖的樁,當樁被運到壓樁機附近后,一般采用單點吊法起吊,采用雙千斤(吊索)加小便擔(小橫梁)的起吊法可使樁身豎直進入夾樁的鉗口中。當接樁采用硫磺膠泥接樁法時,起吊前應檢查漿錨孔的深度并將孔內的夾物和積水清理干凈。
e、樁身對中調直:樁被吊入夾樁鉗口后,由指揮員指揮司機將樁緩慢降到樁尖離地面10cm左右為止,然后加緊樁身,微 調壓樁機使樁尖對準樁位,并將樁壓入土中0.5~1.0m,暫停下壓,在從樁的兩個正交側面校正樁身垂直度,當樁身垂直度偏差小于0.5%時才可正式壓樁。
f、壓樁:通過主機的壓樁油缸伸程的力將樁壓入土中,壓樁油缸的最大行程因不同型號的壓樁機而有所不同,一般為1.5~2.0m,所以每一次下壓,樁入土深度約為1.5~2.0m,然后松夾具—上升—再夾緊—再壓,如此反復進行,方可將一 節樁壓下去。當一節樁壓到其樁頂離地面80~100cm時,可進行接樁或放入送樁器將樁壓至設計標高。
g、接樁:常用接頭形式有電焊焊接和硫磺膠泥錨固接頭。電焊焊接施工時焊前須清理接口處砂漿、鐵銹和油污等雜質,坡口表面要呈金屬光澤,加上定位板。接頭處如有孔隙,應用鍥形鐵片全部填實焊牢。焊接坡口槽應分3~4層焊接,每層焊渣應徹底清除,焊接采用人工對稱堆焊,預防氣泡和夾渣等焊接缺陷。焊縫應連續飽滿,焊好接頭自然冷卻15分鐘后方可施壓,禁止用水冷卻或焊好即壓。
4)樹根樁法
是利用小型鉆機按設計直徑,鉆進至設計深度,然后放入鋼筋籠,同時放入灌漿管,注入水泥漿或水泥砂漿,結合碎 石骨料成樁,樹根樁可以根據需要,做成垂直的,也可以是傾斜的;可以是單根的,也可以是成束的;
a、 樹根樁法的適用范圍:適用于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上既有建筑的修復和增層,古建筑的整修,地下鐵道的穿越等加固工程。
b、基本施工工藝
? 成孔
一般采用小型鉆機鉆孔,采用水或泥漿作為循環冷卻鉆頭和除渣手段,同時循環水在鉆進過程中,水和泥土攪拌混合在一起亦變成泥漿狀。有時為了提高樹根樁的承載力,多采用正循環方法,當遇到較硬土層時,換上水力擴孔鉆頭,以達 到擴孔目的。在飽和軟土層鉆進時,經常遇到流砂層,鉆進時,進尺速度要慢,依靠巖心管在流砂層表面磨動旋轉,加上孔內泥漿,使孔壁表面形成泥皮,以達到護孔目的。表土層松散時,用套管護孔,套管口一般高出地面10cm,鉆至設計標高。
? 清孔:成孔后對孔內泥漿轉換,達到要求的一定比重泥漿水或基本達到溢出清水。
? 鋼筋籠的制作
鋼筋籠根據設計荷載確定其含量鋼量,每段鋼筋籠的長度可以視現場條件和機具的吊放能力而定。一般每節長5~6m,鋼筋籠的接頭采用綁扎或焊接均可,其搭接長度應符合規范要求,由于樹根樁的直徑均較小,故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1.5~2.9cm,對于特殊要求另作處理。
? 灌漿管的制作
灌漿管的制作,當考慮拔出時,接頭處采用外縮節,使外管壁光滑,容易從砂漿中拔出。為防止泥漿進入管內,需在管底口用黑膠布或聚乙烯膠布封住,在管底口以上1.0m范圍做成花管形狀,其孔眼直徑0.8cm,縱向間距10cm,豎向四排,灌漿管一般放在鋼筋籠內,一起放到鉆孔內。
? 灌漿成孔
在鋼筋籠和灌漿管沉入鉆孔之后,壓入水泥砂漿,灌漿管在灌注過程中,一般要埋入水泥漿中2~3m,以保證樁體的質量。灌漿后,立即投入碎石(5~25cm)用鋼筋插搗,使骨料均勻分布于樁身。
? 注漿
注入攪拌好并經篩選的漿液,漿液采用水泥砂漿,水灰比宜為0.4~0.5,配經為0.5:1.0:0.3(重量比 水:水泥:砂)黃砂采用細砂,顆料均勻,最大粒徑不超過0.5mm。采用二次注漿工藝,在第一次注漿初凝后,方可進行第二次注漿,第一次注漿工作壓力1.5~2.0MPa,第二次為2.0~4.0MPa。